注:为便于考生有针对性地复习,我们编制了绵阳市涪城区2009年公开招聘教师考试(笔试)提纲,供考生参考。同时,应广大考生的要求,我们组织了一套复习资料(共三本),有需要的考生可到区人才服务中心自愿购买。
绵阳市涪城区2009年公开招聘教师考试
(公共科目笔试)提纲
《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政治理论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文写作知识以及是否具备与报考职位相适应的能力倾向和个性特质等。《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型为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试题中各部分所占分值比例分配为:法律基础知识2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5%、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10%、公民道德建设基础知识5%、科技基础知识5%、事业单位概述5%、职业能力倾向测试50%。
第一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③法的制定;④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基本理论;②国家性质;③我国经济制度;④国家形式;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⑥我国国家机构。
3、行政法:①概述;②行政法律关系;③行政行为总述;④行政立法行为;⑤行政处理——依申请的行为行为;⑥行政处理——依职权的行政行为;⑦行政诉讼;⑧行政赔偿。
4、民法:①概述;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知识产权;⑦人身权;⑧财产继承权;⑨民事责任;⑩诉讼时效。
5、刑法:①概述;②犯罪;③刑罚;④常见的犯罪与刑罚。
6、劳动法:①概述;②劳动合同;③劳动争议与仲裁;④劳动监督检查。
第二部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①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②毛泽思想活的灵魂;③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邓小平理论:①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发展战略;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⑤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⑦“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⑧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实践意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4、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①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②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部分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写作概述
2、法定公文
3、事务文书
第四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基础知识
1、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2、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3、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4、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五部分 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高技术与农业。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
第六部分 事业单位
1、事业单位概述:①事业单位的含义和特征;②事业单位的类型;③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
2、事业单位的改革:①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②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任务;③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和总体思路。
3、事业单位的主要人事管理制度:①事业单位的聘用制度;②事业单位的职称制度;③事业单位的考核制度;④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
第七部分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属于心理测量中的潜能测试,主要测评应试者是否具备与报考职位相适应的能力倾向和个性特质。内容结构有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数量关系测验。这一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能力,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测查。
第二部分为语言理解与表达。这一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包括词语替换、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四种题型。
第三部分为判断推理。这一部分测查应试者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包括事件排序、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和定义判断四种题型。
第四部分为常识判断。这一部分测查应试者的知识面并考察应试者对常见的现象或事物产生的原因、引起的后果等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常识判断试题取材范围广泛,要求对原因或结果进行分析,因此应试者平时的知识积累对完成这部分试题十分重要。
第五部分为资料分析。这一部分测查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应试者在阅读理解图表和文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观察、指标换算、分析、比较或综合判断等过程,作出符合资料实际情况的结论来。
《教育基础知识》
一、检测目的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主要检测应聘者对“教育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素质:
1、 了解教育的含义、范围和功用,以及教育发展现状;
2、 理解教育基础知识的一般概念、基本理论,对教育教学问题有一个总体把握;
3、 掌握教育教学重点概念、规律、原则、方法与途径等;
4、 运用教育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二、主要内容与模块的赋值
《教育基础知识》笔试内容为:教育学原理(含素质教育、学生思想教育、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师职业道德与基本礼仪、教育法规与政策、新课程改革案例分析,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分为两大模块:基本知识点(70%);运用基础知识分析案例(30%)。
(一)“教育基础知识” 基本知识点有:
1、教育学原理:(40分)
⑴教育与教育学概述;⑵教育与人的发展;⑶教育与社会发展;⑷教育目的;⑸学校教育制度;⑹教师与学生;⑺课程;⑻教学;⑼学校德育;⑽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⑾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2、教育心理学:(20分)
⑴教育心理学概述;⑵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⑶学习的基本理论;⑷学习动机;⑸学习的注意状态;⑹学习的迁移;⑺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⑻学习策略;⑼问题解决与创造性;⑽品德心理;⑾心理健康教育;⑿课堂教学心理;⒀教学评价;⒁教师心理。
3、教师职业道德与基本礼仪:(5分)
⑴教师职业道德;⑵教师基本礼仪。
4、教育法规与政策:(5分)
⑴教育法规与政策概述;⑵教育法制建设
(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案例:
(1)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15分)
(2)新课程改革案例分析(15分)
三、试题题型: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是非判断、案例分析等主客观题型相结合。